会员动态
首页  >  工训动态  >  会员动态  >  正文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训探索与实践--武汉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致力于构建实践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

作者:欧阳积慧 时间:2022-06-06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武汉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为全面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根据新时代发展对我国工程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抓住新工科教育中学生创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焦点,落实新时代一流人才培养方向,以培养新工科背景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抓手,树立“立德树人、以生为本、夯实基础、强调综合、注重个性、体现创新”理念,一直致力于构建实践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

武汉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注重工程教育新理念,人才培养新模式,工程实训教学新质量,重视对大学生的工程观、质量观、系统观的培养,稳步推动工程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2021上半年,加大对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的升级、改造,克服经费有限、场地有限的困难,整合、优化既有资源,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大效果且实用的方式,打造出具有本校特色的科学探究类个性课程--智能制造实训课程。

工程训练中心在智能制造课程策划、建设初期,整合既有设备,清理有限场地,投入10万元,建成智能制造“车铣复合机器人”单元和“打磨机器人”单元;根据智能制造课程教学需要,后期又建成“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单元。

同时,组建智能制造部,成立教学团队,委派2位老师赴上海相关单位进行培训,系统掌握智能制造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着力培养智能制造课程授课团队,解决授课师资瓶颈。

2021年下半年,智能制造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实训授课,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2022年,面对智能制造课程学生受训数量大幅度增加、课程数增多的局面,工程训练中心出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政策鼓励现有老师加入智能制造部,增强教学团队建设,采取“老人”培训“新人”的方式,“老人”传帮带,“新人”刻苦学,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试讲,经校内专家评议认可,2位“新人”能独立完成“车铣复合机器人”、“打磨机器人”课程的实训教学。

智能制造部老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面向学生,在“车铣复合机器人”、“打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实训授课时,通过理论授课、现场详细操作、演示、讲解,并成立学生团队互相配合完成实践操作过程,使学生系统了解智能制造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基本结构、功能特性、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特别是学生在拓展眼界、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对实训课程的浓厚兴趣。

工程训练中心这一举措,进一步加固了学生的工程素养、质量意识和系统思维,为培养未来新型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后续,武汉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还将建设智能制造其它实训课程。

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金工教学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